掃一掃
手機二維碼
|
靠勞動創造財富 做勵志脫貧模范近日,睢縣蓼堤鎮張總旗村貧困戶與村委會簽訂自主脫貧承諾書,自愿放棄國家的幫扶政策,表示要靠自己雙手勞動創造財富,做勵志脫貧模范。 目前,一些地方的貧困戶不愿摘掉貧困帽,擔心摘了帽再也享受不了貧困戶優惠政策。而張總旗村的貧困戶為啥自愿摘帽呢?帶著這個問題,7月9日,記者到該村進行了采訪。 在一個干凈的農家小院里,我們見到了自愿簽訂自主脫貧承諾書的貧困戶劉振安,他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承諾書和自己家的情況。 劉振安有兩個孩子,大兒在深圳打工,月收入9000元,二兒在拉薩干廚師,月收入1萬元,兩個兒媳在縣產業集聚區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兩個孩子為老人每年交孝善基金5000元,孝善基金+政府獎勵,每年可領到現金6200元,他本人經營牛奶零售生意,年收入也有1萬多元。當問起簽訂承諾書的事,他說:“這幾年俺享受了不少國家的優惠扶貧政策,村里修了路,院里裝了自來水、改了廚房、改了廁所。兒子有出息出外掙錢,我在家里也有活干,生活富裕,心情快樂,咱不能再要國家的照顧了。” 說起張總旗村的變化不得不說駐村第一書記肖愛偉。在村室見到肖愛偉時,他說,在張總旗這幾年他主要干了兩件事:一是思想教育,提升群眾的“精氣神”;二是產業培育,提升群眾致富的“造血功能”。 剛開始到村里時,他發現這個村有個怪現象,女的出外掙錢,男的在家打麻將、賭博。為改變這種“懶漢”現象,他組織開展“好媳婦” “好婆婆”“美麗庭院”和“懶人”評選活動,評選活動不僅讓好人上榜,同時評出的“懶人”也上榜,這一評選讓不少 “懶漢”男人臉上掛不住。由此,激發了內生動力,男人紛紛出外找活掙錢,現在村里的男勞動力沒有一個在街上閑逛的。 讓干部有顆向上心,讓群眾有顆向善的心,懂得感恩、知回報,是肖愛偉掛在嘴邊常說的話。他多次組織村委會人員到蘭考焦裕祿紀念館和新鄉劉莊史來賀紀念館參觀學習,讓黨員干部接受革命信念教育,做到心中有榜樣、努力有方向、工作有形象。他組織村民按路巷成立“環衛隊”,村民自我管理日常保潔,增強了村民自覺參與集體勞動、自覺維護環境的意識。 張總旗村原來是貧困村,全村307戶,186戶貧困戶,貧困面大,致貧原因復雜。為了給群眾找到致富門路,他多方聯系與嘉鴻鞋業簽訂了鞋材來料加工,村里留守婦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每月可增加1000元以上收入。他利用到戶增收項目組織村民發展生豬養殖,采取公司+農戶、散養+保姆式管理,全村年出欄生豬4萬余頭。同時發展奶牛養殖,不僅解決30余人就業,而且還創出了自己的“敬老牛奶”品牌。 這幾年張總旗村變了,村有增收產業,戶有增收項目,村美,人勤。村民們不僅有了發展意識,精神面貌也在提高。不少人懷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做勵志模范,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主動為國家分憂、回報社會,主動承諾自主脫貧,把優惠的國家扶貧政策,讓給最需要的人,表現了社會擔當意識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