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手機二維碼
|
河間“織鞋西施”:自強不息 活出精彩人生“她不是電商中做得最好的那個,卻是事跡最感人的那個。” 近日,在河北省“魔豆媽媽”創業扶貧大賽上,來自河間市的32歲的殘疾媽媽鞏艷坤,用自己的自強故事征服了評委,榮獲三等獎。 作為一名胸部以下失去知覺的重度殘疾人,本來可以享受社會和家庭的雙重照顧,鞏艷坤卻追尋著自己的心,一路微笑,一路拼搏,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 鞏艷坤。 從小就是個要強的姑娘 6月8日,2018年河北省“魔豆媽媽”創業扶貧大賽決賽在石家莊舉行。來自河間市興村鄉油店村的鞏艷坤,向公眾展示了自己自強不息的“魔豆精神”和艱苦的創業歷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賽主題“逆境陽光 做最好的自己”,榮獲省“十佳魔豆媽媽”三等獎,并將得到由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基金提供的5000元獎金。 5歲之前的鞏艷坤,曾是個活潑好動的女孩兒,后來一次摔傷導致她高位截癱。那時家里窮,土炕是她僅有的活動場地。天氣好時,奶奶讓她爬著去院子里玩兒,她不干。小小的她認為,人應該頂天立地,自己站不起來就坐著,絕不能爬著生存。直到20歲那年,父親買來了一輛輪椅,鞏艷坤得以在受傷后第一次走出家門。 “帶我去學校看看吧,我做夢都想上學!”鞏艷坤對妹妹說。在學校門口,她待了很久。沒人知道,她對學校的愛已深入骨髓。這些年,她常做的一件事是翻看妹妹的課本。數學、語文、歷史、地理……只要妹妹學過的,她都學。為了多識字,她不止一次抄《新華字典》。家里有了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后,她又愛上了朗誦。身邊人都操河間口音,她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靠著自學,她完成了從小學到初中的所有課程。大家都說:“艷坤要不是腿摔成這樣,肯定有出息!” 長大后的鞏艷坤迫切希望打工賺錢,她心靈手巧,8歲時就學會織毛褲,家里人的手套、毛衣大多出自她手。很多手工活兒,她也是一看就會。父母心疼閨女,舍不得她干活,但她非干不可。 ![]() 鞏艷坤獲得“魔豆媽媽”三等獎。 “以命換命”也要做母親 因為從胸口以下沒有知覺,鞏艷坤曾經生過很嚴重的褥瘡,等家人發現時,瘡口已深達十多厘米,治療起來非常困難。鞏艷坤說,她這輩子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騎著電動三輪車帶她奔波在求醫路上。父親去世前一天,還在為她做手術前的準備。 父親離開了,她的手術還要做。進手術室時,為了省錢,她堅持不打麻藥。醫生急了:“你不想活著下手術臺嗎?”但她堅持不打,并毫不猶豫地簽了字。麻醉師心疼地說:“麻藥還是得打。錢,我出!” 21歲那年,鞏艷坤結婚了,新郎是比她大11歲的聾啞人楊書成。楊書成不是她夢中的白馬王子,但健碩、勤快、善良。最重要的是,楊書成真疼她。漸漸地,他成了她的腿,她成了他的嘴。兩個人在一起,不用過多交流,就能明白彼此心思。他們的愛情變得腳踏實地,鞏艷坤也有了踏實的感覺。 “生為女人,我不想白活一回,我要做母親。”當她把想法告訴家人時,丈夫和婆婆都瞪大了眼睛。醫生也告訴她:“你這是在拿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太冒險了,我們不敢保證孕期安全。”但鞏艷坤打定了主意。后來,當女兒呱呱墜地時,一家人喜極而泣。 ![]() 鞏艷坤成為網紅“織鞋西施”。 找到能干的事,多開心呀! 殘疾的鞏艷坤和丈夫是低保戶,每月有幾百元錢的補助。再加上公婆的幫襯,他們的日子雖然艱難,但也勉強過得去。婆婆多次說,只要帶好孩子就行,不用為生計發愁。但鞏艷坤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愿年紀輕輕就靠政府、靠別人養活一輩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鞏艷坤看到有人賣手工編織的鞋子,心里就想:“這個我也可以做啊!”說干就干。她立刻在淘寶網上選購各色毛線、鉤針,開始動手制作。為了學習新花樣,她加入了很多學習編織的微信群,每天在群里請教學習。兩根鉤針,一團毛線,她經常沒日沒夜地干。她不是不知疲倦,而是太喜歡了,因為飛舞的鉤針寄托著她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不料,由于長時間坐著編織,鞏艷坤的褥瘡復發了。她雖然也害怕被感染、被截肢,但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兒,而是換了個姿勢,半趴在炕上繼續干。由于長時間半趴著干活,如今,她的胳膊肘上布滿了老繭,袖子胳膊肘處不是破了洞,就是打著補丁。 如今,鞏艷坤已經掌握了各種編織技巧,虎頭鞋、童鞋童帽、冬天穿的棉鞋、夏天穿的涼鞋……她的編織品手工細密、平整,配色漂亮,還都是時新花樣,人見人愛,贏得大家的贊嘆。 每積攢下一批編織品后,鞏艷坤就讓丈夫用三輪摩托車帶著她,四處趕集售賣。每次出行,為了節省空間,楊書成總是先把她抱上車,再放貨。雖然她不得不承受貨物的擠壓,但她高興啊!自從趕集賣貨以來,她學會了化妝,本就清秀俊俏的她愈發美麗了。慢慢地,人們都記住了坐在輪椅上織鞋、賣鞋的她,“織鞋西施”的名字也就叫開了。 有人問鞏艷坤,這么奔波苦不苦?她笑著說:“怎么會苦?我就想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和孩子。能找到自己能干的事,多開心呀!你們不知道,沒事干的時候,每天聽著鐘表滴答滴答地走,那種日子才難熬!” 鄉村小路見證自強故事 去年夏天,鞏艷坤和丈夫把“流動鞋店”搬到了河間市區的夜市上。在那里,她偶遇《河間周報》記者陳雙雙,她也隨著一篇報道成了“網紅”,連河間當地的領導都來買她編織的鞋,還贊揚她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有關部門和網友們的關注和幫助下,如今,鞏艷坤注冊成立了河間坤藝編織廠,并通過電商手段進一步擴展了營銷渠道。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她的編織品開始供不應求,她也得以帶動更多的貧困婦女或殘疾婦女成為合伙人,從本村、本市到全國,從一個、兩個到二十多個。而她的世界也在不斷擴大:從附近村莊的集市,到河間、滄州、石家莊……她憑著一幅手工編織畫《花開富貴》,入圍滄州市首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如今,她又作為滄州眾多創業媽媽們的代表,站到了“魔豆媽媽”的舞臺上。 無論走多遠,家,永遠是鞏艷坤的根。在“魔豆媽媽”這個大舞臺上,鞏艷坤講述了自己夏天和冬天不同的作息時間。夏天,早晨6時起床,不吃飯,一直編織到中午。午飯后,睡一小覺,下午接著編。17時,丈夫和她開著三馬車去河間市區趕夜市,23時回家后吃第二頓飯,繼續編織到次日凌晨2時才睡下。冬天,早晨6時去趕集,下午一兩點鐘才回家,飯后,一直干到次日凌晨一兩點才休息……黑夜里,家鄉的那條坑洼不平的鄉村小路上不知留下了這對自強的殘疾夫妻多少夜行的故事。 鞏艷坤說,她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在身后捐獻器官,家人也都表示同意。 “我的生命也許會隨時戛然而止,捐獻器官既是生命的一種延續,也是我對社會的最后一點貢獻。”鞏艷坤說著這話,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