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手機二維碼
|
不斷拓展海外市場 國內服裝企業開啟“買買買”模式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開始踏上海外收購之路,自身品牌的發展瓶頸與國內市場局限開始讓他們到海外尋求更多可能,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身要求。 伴隨千禧一代消費者的崛起,粉絲經濟和電商已成為服裝企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與此同時,國內服裝企業紛紛開啟海外“買買買”模式,很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際大品牌已經被國內企業收入麾下。 近日,李寧登上2018秋冬紐約時裝周的舞臺,以“悟道”為主題、印有“中國李寧”字樣的帽衫、T恤產品瞬間引爆社交媒體。據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剛秀完1分鐘,很多李寧牌產品就在天貓宣告售罄。在時裝周后,一件李寧走秀衛衣已被炒至高價。 李寧的股價和市值也水漲船高。在時裝周結束后,李寧的股價連日上漲,5天漲幅超過6%,市值增加30億港元。這也為李寧的轉型之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此前李寧曾經歷轉型失敗、3年巨虧30億元的巨大挫折。 同樣受益于“粉絲經濟”的還有國內最大的設計師服裝品牌江南布衣。2月26日,江南布衣公布的中期財報顯示,2017上半財年,江南布衣實現總收入16.54億元,同比增加26.2%;實現純利3.12億元,同比增加36.8%。其中,江南布衣會員所貢獻的零售額占零售總額的67.4%,完備的粉絲體系被認為是江南布衣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根據評估機構預測,未來1-2年,服裝行業仍將面臨消費增速下滑的大環境,來自國際品牌、網絡平臺以及新型消費渠道的多維度競爭仍然存在并且競爭壓力會持續加大。 與國內品牌相比,國際品牌更具品牌號召力、快速反應能力、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以及較成熟的快時尚品牌文化。國際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對國內服裝品牌,形成較大的沖擊。隨著國際品牌對國內服裝市場的不斷拓展,服裝企業競爭壓力仍將持續并加大,巨頭企業不得不開始加速海外并購的步伐,以謀求突破和發展。 山東如意集團2月9日宣布,已完成對瑞士皮具配飾企業Bally的收購。雖未透露交易細節,但Bally原母公司JAB集團及現任CEO確認,仍會保留品牌少量股份,Bally的管理團隊作為少數股東也會對Bally進行再投資。 2月22日,復星國際及其子公司宣布,收購法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級定制時裝品牌Lanvin。盡管沒有公布具體數額,但業內猜測,復星集團以超過1億歐元的價格成為法國奢侈品牌Lanvin的控股股東。還有消息稱,復星國際稍晚將宣布收購奧地利高端內衣品牌Wolford的消息,將獲得Wolford公司51%的股份。此前,復星已持有美國女裝品牌St.John、希臘配飾品牌FolliFollie等不少國際品牌。 七匹狼此前曾以3.2億元投資著名品牌KarlLagerfeld的中國運營實體,獲得KLSH在大中華地區的商標使用權。深圳歌力思服飾也相繼收購德國女裝品牌Laurèl、美國輕奢品牌EdHardy等。 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開始踏上海外收購之路,自身品牌的發展瓶頸與國內市場局限開始讓他們到海外尋求更多可能,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身要求。 服裝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受益于中國人均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以及對時尚和差異化品牌需求的不斷增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被中國企業收至麾下。總的來說,海外收購對于企業來說是利大于弊的,只不過收購之后的經營發展還需靠他們自身磨合與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