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手機二維碼
|
樹立品牌 差異化競爭 澤國鞋業升級再出發近日,2018溫嶺鞋業優化升級十佳案例評選結果出爐,澤國鎮有4家鞋業企業上榜。作為溫嶺市六大鞋業重鎮之一,澤國鎮有著“中國民族鞋業之鄉”的美譽。 澤國鞋業的發展,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在30多年的發展中,澤國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鞋業企業,比如全國首家股份合作制企業寶利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告亮相CCTV的卓凌鞋業有限公司、登上法國電視臺的喜得寶鞋業有限公司…… 澤國電子商務園區即將開業,該園區集倉儲、物流、展示、銷售等于一體。 30多年前,就以“媽媽式”服務引進了鞋業 時任澤國鎮鄉鎮企業辦公室主任林丹泉回憶,改革開放之前,澤國企業的年產值較低,十多家二輕集體企業和其他幾家企業一年的產值總共只有100萬元左右。改革開放后,沒幾年,澤國鎮就實現了產值幾連跳,500萬元、1000萬元……境內企業的發展,讓澤國鎮經濟迅速地發展了起來。 “當時,我們在引進企業上下了一番功夫。”林丹泉介紹,20世紀80年代,澤國鎮積極響應國家對企業發展的鼓勵政策,開始探索如何提高澤國企業年產值。“我們主動和一些‘辦廠能人’交涉,給企業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條件,只要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可以享受到這些優惠。” 當時,只要是年產值能達到50萬元以上的企業,就可以向鄉鎮企業辦公室報告生產哪些產品、產品定位如何、之前發展情況等信息,經審核后,由鄉鎮企業辦公室向上級匯報,并由工作人員和建設規劃局、土地管理局等部門協調,幫助企業辦好所有手續。“企業完全不需要操心,也不需要東奔西跑辦手續,工作人員就把土地使用證交到他們手上了。”林丹泉說,那時候,引進企業大多集中在水倉工業區。 對于企業到澤國辦廠,財稅等相關部門以及銀行也十分支持,多部門聯動為企業提供支持。不少企業被“誘人”的政策吸引,來到澤國扎根。這些企業中,有不少是鞋業。 一開始,由于工藝簡單、市場需求也大,鞋企基本以生產注塑鞋為主,后來在發展中,鞋企漸漸提升了工藝,開始向皮鞋、休閑鞋等轉型。 那時候,林丹泉等工作人員對每家企業負責人都十分熟悉,在企業發展中,政府一直為他們提供幫助。企業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政府出面協調;企業提出的合理要求,由政府幫助疏通。就是在這樣的“媽媽式服務”中,澤國的鞋業發展開始走上快車道。 由陳亮躍等3人合辦的鞋企給林丹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家企業位于澤南路,生產的是注塑鞋,規模非常大,有七八百名工人。他們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銷量很高。” 隨著注塑機在澤國鞋企中的廣泛應用,注塑鞋產量隨著注塑機等半自動化設備的增加而增加。據《澤國鎮志》記載,1991年,澤國鎮產值超100萬元的鞋企就達到了16家。 鞋業的發展,解決了當時的勞動力問題,許多人都進入企業工作,外來人口也越來越多,其他行業也漸漸地發展起來。 人們看到了鞋企發展的前景,開始加入鞋企“隊伍”,據《澤國鎮志》記載,2009年,全鎮有鞋企1178家。 登上法國電視臺的喜得寶鞋業有限公司。 把握形勢,轉型升級謀發展 在發展中,一些鞋企漸漸發現市場在變化,同類企業間競爭越來越大,這種競爭不僅來自溫嶺當地,也來自國內外。原有的鞋業模式已經難以有更好的發展,甚至開始倒退,鞋業企業亟待轉型。 幾個月前,臺州浙艾斯鞋業有限公司得到了回力童鞋品牌“回力小子”的授權,從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都由浙艾斯鞋業負責。浙艾斯鞋業是市重點工業企業,成立只有十余年,在今年之前,浙艾斯的產品一直以出口為主,也和駱駝、熱風等知名品牌有著合作關系。“近幾年,國外很多客戶向東南亞轉移,我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對我們來說,鞋產品出口貿易不再具有大的競爭優勢。”浙艾斯鞋業負責人葉劍榮說。 今年開始,浙艾斯開始把目光投向童鞋市場。“溫嶺童鞋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配套產業也齊全,向童鞋轉型,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我們的壓力。”葉劍榮說,今年,浙艾斯花了4個多月,初步完成了從出口成人鞋到童鞋的過渡。 這不是浙艾斯鞋業的首次轉型,在公司成立之初,浙艾斯的產品以內銷為主,成立一年后,他們看到了出口的前景,立馬開始探索出口貿易。對于浙艾斯而言,把握形勢、及時轉型是他們在鞋業市場中保持發展活力的關鍵。 不僅是浙艾斯鞋業,澤國不少鞋企都經歷了轉型,逐漸脫離低端鞋類產品,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幾年前,東旭鞋廠抓住了轉型機會,從生產低端鞋轉向了安全鞋,成為臺州首家安全鞋工廠,在鞋業整治中涅槃重生。去年,卓凌鞋業開始進軍中老年市場,和高校合作成立中老年鞋設計研究院,他們研發的中老年健步鞋,請來了著名演員陳建斌代言。 近年來,在時代大背景的驅動下,澤國的傳統鞋業搭上了電商“快車”。在澤國,電商行業銷售的產品以女鞋為主,有分銷、自產自銷、純銷售等多種模式。從第一家售鞋網店在澤國開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六七年。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澤國電商行業產值達到45億元。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對澤國鞋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也給澤國農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澤國電子商務園區也即將開業,該園區集倉儲、物流、展示、銷售等功能于一體,吸引了100多家天貓店入駐。這一園區的運行,對澤國鞋業的轉型升級也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澤國鎮十分重視,相關工作人員也傾注了不少心血。 澤國的淘寶村基本以制鞋業為主。 品牌建設帶動鞋業發展 今年,卓凌鞋業研發的老年健步鞋廣告在央視亮相。此外,卓凌鞋業還冠名了高鐵列車G122、開設了幾十家專賣店。之所以花費這么多精力來打造卓凌老年健步鞋品牌,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產品知名度的提升給企業乃至溫嶺帶來的影響都很大。“品牌缺失一直是溫嶺鞋業發展的一個問題。”卓凌鞋業董事長盛建勇說。 對此,葉劍榮也感同身受:“能夠拿下‘回力小子’的授權,不僅和我們企業完善的內部體系等優勢有關,還得益于溫嶺童鞋的知名度,在溫嶺,回力鞋業看到了童鞋品牌發展的希望。接下來,我們將集中精力打造‘回力小子’品牌,以物美價廉的品質來彰顯國貨力量,結合目前的大環境,通過電商和開設專賣店等形式來做大做強這個品牌。” 在浙艾斯的產品展示廳里,擺放著一些“回力小子”童鞋的樣品。每一雙童鞋上都印上了浙艾斯專門為品牌設計的標志。鞋子的后跟,浙艾斯還是沿用了回力鞋傳統的中文字樣。“我們還重新設計了童鞋鞋盒。火柴盒的外觀,上面寫上始于1927年等字樣。”葉劍榮對“回力小子”童鞋品牌的發展充滿信心,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近幾年,我們也一直鼓勵鞋企做強品牌,向卓凌鞋業和寶利特鞋業等企業學習,加強品牌建設。”澤國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王松說。 除了品牌力量,葉劍榮認為,產品研發是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幾年前進入鞋業市場開始,浙艾斯就一直注重款式的研發,這才有了企業快速的成長。到目前為止,他們的研發團隊就有30多人,分成幾組負責不同項目的研發工作。從“回力小子”品牌授權到現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的研發團隊就研發出了近300款產品,并在前幾天的訂貨會上下了好幾個大單。 澤國鎮組織踏鞋幫比賽,提高制鞋業技能水平。 從手工作坊到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集群 (記者 朱飄安旗 整理) 在澤國境內,歷來以手工傳統制作布鞋為主,直到1979年,溫嶺縣皮鞋廠成立,才開始生產皮鞋。1983年,溫嶺縣牧嶼牧南工藝美術廠(臺州寶利特鞋業有限公司前身)開始生產塑料鞋,澤國鞋業進入了“生產時間”。 但在早期,澤國制鞋業大多還是手工作坊,技術、設備都比較落后,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不僅是鞋企數量激增,一些經營較好的企業也開始投入資金,提升技術和設備,擴大生產規模。至今,澤國鎮鞋業已經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集群,從早先生產注塑鞋,到現在轉向生產更高質量、種類更為豐富的鞋產品,從一開始鞋企在水倉工業區、牧嶼一帶集聚,發展成現在擁有丹崖、長虹、牧嶼、南洋等5個制鞋工業集聚區。除了“中國民族鞋之鄉”,澤國還是省級注塑鞋商標品牌基地、臺州市鞋業商標品牌基地。2014年,澤國鞋業年產值居澤國支柱產業之首,截至2017年,澤國鎮鞋業上規模企業有66家,國稅銷售達25.9億元。 近幾年,為推動澤國鞋企的發展,澤國鎮也做出了一些努力。在鞋企面臨轉型升級之際,澤國鎮幫助企業了解鞋業行業標準,規范企業生產運行。在我市對鞋業企業準入的指導標準要求下,澤國鎮嚴格把關,想要辦鞋廠的企業必須達到該標準。另一方面,澤國鎮積極引導鞋業企業轉型,鼓勵他們加強品牌建設,做強自身品牌。今年上半年,澤國鎮還針對鞋業企業出臺了扶持獎勵政策,在市里相關獎勵政策的基礎上,對獲獎企業追加獎勵。 今年7月,計劃用于建設沈橋小微園區的工業用地順利拍出,沈橋小微園區是澤國鎮專門為鞋企推出的小微園區,按照計劃,這里將被打造成鞋業轉型升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