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手機二維碼
|
溫嶺三年行動力推鞋業整治提升近日,溫嶺市鞋業整治工作組來到橫峰街道前陳村和祝家洋村,走訪在民房內生產的有照鞋企。當天,共清退騰空民房小鞋廠2家,當場關停涉嫌偷漏稅的鞋企1家。 鞋業是溫嶺傳統特色產業之一,生產量和出口量在全國縣市區排名第一。然而長期以來,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成了掣肘產業向好向上發展的“緊箍咒”。 年初,溫嶺市以6個鞋業重點鎮(街道)為突破口,全面啟動鞋業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截至目前,該市已關停鞋企(作坊)3367家,拆除涉鞋違建1397宗35萬余平方米。 傳統產業如何實現既“鋪天蓋地”又“頂天立地”?從溫嶺鞋業的涅槃之路中,可以窺之一二。 “破”低散格局,“立”產業規范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溫嶺市城北街道的橫塘小微園區,只見數幢嶄新的標準廠房依次矗立,廠房內各類配套一應俱全。 “前面這幢是車間,宿舍在后面,實現生產與生活分離。另外,園內消防設備齊全,光地下消防用水儲備就有200多噸。”海星達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小友說,自從今年從民房中搬進小微園,公司發展蒸蒸日上,“以前一年最多60萬元,今年3至8月就有200多萬了,預計年產值可達500萬元。” 一手抓行業整治,清除安全隱患;一手抓園區集聚,推動企業入園。按照“民房同廠房分離、生活同生產分離”標準,溫嶺明確所有新增工業用地指標一律落到園區、新上工業項目一律落戶園區、新批工業企業一律進入園區的“三個一律”原則,倒逼民房內生產制造類鞋企逐步退出,引導企業入園規范發展。謀劃推進小微園區、鞋業特色小鎮建設,以鞋企集聚發展帶動鞋業改造提升。眼下,該市利用拆后土地,盤活整合低效用地,規劃建設專業化鞋業小微園9個,占地共612畝;現已投產3個,入駐鞋企80多家。 在橫峰、城東2個鞋業重點街道,一場旨在重塑產業空間的全域改造勢如破竹。目前,已完成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一期簽約工作。預計整體改造提升后,至少可新增工業用地1100畝、規上工業產值近百億元。 同時,溫嶺出臺“股改新政10條”“扶持鞋業企業提檔升級10條”等政策,對鞋業企業實行綜合評價機制,推行要素差別化配置,實施工業用地“先租后讓”、工業“標準地”管理等機制,從資源上限制低端發展,支持高端成長。當年實際入庫稅金200萬元以上的鞋企,績效增長率超50%的,最高獎勵達1000萬元。 “破”低端鎖定,“立”優質動能 8月23日,在浙江卓凌鞋業有限公司的“老人鞋研究室”,來自陜西科技大學的羅向東教授正在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技術討論。他的手上,是研究室的最新成果——新一代“Zlinden”老人助力鞋。公司項目負責人聶志杰透露,今年以來,公司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新產品開發,目前老人鞋已在全國打開銷路。 該市通過出臺科技新政30條,建成科創服務中心、“千人計劃”臺州產業園等公共創新平臺,有效集聚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科技人才等創新資源,精準對接鞋業科技需求,提升鞋企自主創新能力。先后引進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浙江創科兒童用品研究院等鞋類產業科技服務平臺,為鞋企提供技術服務,2017年累計服務鞋類企業4000多批次,達成技術合作9項。 在產品上推陳出新的同時,溫嶺企業不斷推進“機器人+”提高生產效能。采訪當天,當記者走進臺州市博洋鞋業有限公司的針織車間時,恰逢工人下班時間。令人詫異的是,此時近百臺電腦全自動針織機依舊在不停運作,偌大的車間內只有1名工人正在巡視照管。 “以前1人1臺高頭車,一天只能做20多雙,現在1人可以操作6到8臺機器,一天能做200多雙。”博洋鞋業董事長蔡建華介紹。 作為鞋業省級“機器換人”創新試點,溫嶺針對鞋業產業特點,對鞋企技改項目補助金額較一般技改項目提高一倍,準入門檻降低一半,鼓勵引導鞋企運用智能制造技術和自動化裝備開展改造提升,帶動全市鞋企實施500萬元以上“機器換人”技改項目100個。2017年,全市鞋企完成工業技改投資9.1億元,占鞋企固定資產投資額的92%,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12.8%。 同時,溫嶺以“標準化+”為引領,支持龍頭鞋企參與各類標準制修訂,不斷提升行業“話語權”。如寶利特集團,參與起草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3項。溫嶺還以國家級童鞋產業質量提升示范區建設為抓手,組建童鞋企業質量提升聯盟,編制童鞋聯盟標準,其小附件抗拉強力聯盟指標已高于國外指標要求,填補國內童鞋標準“空白”。 “破”傳統模式,“立”多元營銷 檢測中心、開發中心、試生產車間、展示中心、客戶體驗中心……在浙江新藍天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記者體驗了一把鞋子的“個性化”之旅。 “公司融設計研發、檢測服務、供應鏈管理、市場開發等功能于一體,我們不做‘一錘子’買賣,而是將服務融進全產業鏈。”新藍天公司相關負責人孫雪光告訴記者,公司為上游客戶提供鞋產品研發設計定制,再將訂單打包給當地企業進行量產。截至目前,已對接服務企業530多家。 一邊拓寬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一邊堅持“走出去”,開辟全球市場。溫嶺與中國輕工商會共建鞋類出口基地,引導鞋業企業抱團參展,提高海外市場份額,鞋業產品遠銷歐美、中東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建立營銷網絡、開辦加工企業、入駐產品銷售中心等。2017年,鞋業出口68.2億元,在該市出口占比近1/4,同比增長7.31%。 此外,溫嶺依托“阿里巴巴溫嶺產業帶”線上平臺發展電子商務,建設鞋業電子商務示范園區,推進鞋業配套物流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打造線上產業帶+線下產業園的“互聯網+產業”的創新模式。目前,該產業帶已進駐鞋企及代理商1300多家,2017年完成線上成交額9.8億元,帶動線下成交額10億元。 |